東莞模具產業:演繹“中國制造2025”創新范本
發表時間:2016-10-04 來源:穎興 瀏覽:
核心提示:模具素有“制造業之母”的美譽。近年來,受宏觀經濟不景氣影響,全球模具市場增速明顯放緩,但在東莞,以橫瀝、長安等鎮為代表的模具制造業產值卻仍連續保持每年20%以上的增長。
中國模具工業協會最新披露的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模具市場規模達1550億元人民幣,首次位列世界第一,模具行業綜合競爭力進入世界前十,高端智能模具專業小鎮和高端模具生產基地快速發展,包括東莞在內的少數幾個城市已成為國內大型精密模具產業集群生產基地,顯示出模具行業正在通過創新加快轉型升級。
模具素有“制造業之母”的美譽。近年來,受宏觀經濟不景氣影響,全球模具市場增速明顯放緩,但在東莞,以橫瀝、長安等鎮為代表的模具制造業產值卻仍連續保持每年20%以上的增長,產業逆生長的現象引來國內外各界的廣泛關注。
“我幾乎每年都會到東莞調研,明顯感覺到近幾年來當地模具產業發展得越來越好,而且正在逐步由大變強,走向高精尖。”在中國模具工業協會秘書長武兵書看來,作為全球制造業大市,東莞雄厚的制造業根基,為模具制造業的創新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源源不斷的創新動力。近年來,東莞模具產業堅持高精尖引領,在國內異軍突起,成為實施“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創新范本。
全球化取智匯聚產業資源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大量從事“三來一補”的港臺企業涌入東莞,這些企業帶來模具產業發展的種子。東莞市五金模具行業協會會長助理李廣東說,當時幾乎每家工廠里都有一個制模部門,為自己所生產的玩具或者塑料、五金制品等產品制造模具,核心技術往往掌握在工廠從香港或者臺灣總部派來的技術員手中,這些技術員所教授出來的學徒,如今不少已成為當地模具產業的中流砥柱。
長安上名模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啟尚便是其中一員。1994年,年僅19歲的李啟尚只身來到長安,從普通工人起步,一路輾轉數家工廠學習模具制造技術,工資也從最初的兩三百元漲到了上萬元。
“從1998年開始,很多民營模具小企業涌現,開始做模具配件加工,后來制造工廠為了降低成本,逐漸把模具部門取消了,客觀上促進了模具行業的獨立發展。”2002年,李啟尚學到技術后辭職出來買了兩臺機器,請了兩三個員工,租了一個小鋪面,開始從事五金模具配件加工。一年下來,他賺了幾十萬元。
此時,五金模具生產在東莞已成燎原之勢。《東莞五金模具產業集群規劃》數據顯示,當時僅長安鎮就有近3000家個體工商戶從事五金模具的銷售和初級加工,占當地個體工商戶的近20%。
“東莞的模具制造業起步于加工環節,且更多是分散經營,進入新世紀以來,在行業協會的抱團發展和政府的積極引導下,模具制造開始向集中經營轉變,并不斷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使得產業業態及競爭力不斷加強。”據東莞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從2003年開始,東莞模具產業開始進入專業化、集中經營的快車道,先后涌現出長榮國際機械五金廣場、匯英國際模具城等集團化專業交易市場平臺,形成從模具設計到生產到末端處理各個產業環節協同發展的完整模具制造體系。
通過專業市場和展會平臺,東莞模具業也吸引到眾多全球行業頂尖巨頭慕名而來參與其中。據不完全統計,包括瑞士阿奇夏米爾集團、比利時鈑金王HACO集團、德國DMG、日本三菱電機等世界知名模具相關企業均已在東莞設立分支機構或技術服務中心,為當地模具產品發展水平的提高不斷注入新的活力。
協同創新闖出發展新路徑
9月的廣東,天氣仍然炎熱,但在東莞市橫瀝鎮的某模具股份有限公司車間內,卻不見工人們揮汗如雨的場景。自從用全數控加工中心代替了傳統工藝后,洗床、磨床、3D設計加工、換刀等工序都能通過自動編程完成。藍領工人們干的不再是“體力活”,他們在旁邊的辦公室里通過電腦控制設備,只需在發現異常時進行檢查。
這是由該企業自主研發的國內第一條“熱成型”生產線,該項目在橫瀝鎮協同創新中心的牽線搭橋下,企業與華中科技大學等科研機構一起研發數年而成,并獲得了國家工信部3958萬元科研資金支持。
在東莞,像這樣在與高校產學研合作中嘗到協同創新甜頭的企業還有很多,它們的華麗轉身,恰恰成為東莞模具產業近年來創新轉型發展的生動縮影。
2008年前后,隨著產業的不斷發展,以及市場對產品要求的不斷提高,東莞模具業逐漸出現工藝落后、人才缺乏、產品低端等問題,模具產業“大而不強”的局限進一步暴露,轉型迫在眉睫。
針對模具產業存在的創新短板,從2012年開始,橫瀝鎮政府聯合上海交通大學等7家高校院所及相關企業協會,投資2.05億元建成橫瀝模具產業協同創新中心,探索走出了一條面向傳統模具產業集群實施協同創新的新路。短短數年間,該鎮產業獲得較快發展,模具產業已連續5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長。
2016年6月15日,廣東省專業鎮協同創新工作現場會在東莞舉行,其中,東莞橫瀝鎮在協同創新方面的經驗和成績,獲得省、市各級領導盛贊。
《廣東省專業鎮創新指數》顯示,橫瀝鎮作為模具制造專業鎮的創新基礎和科技研發能力,分列全省100個工業專業鎮第八和第一,這兩個分項的顯著優勢使其綜合排名位列全省第四,東莞第一。
廣東省科技廳廳長黃寧生表示,下一步將在全省總結和推廣橫瀝鎮協同創新經驗,在產業集聚區打造多主體協同創新中心,支持專業鎮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發機構、科技企業孵化器、創客等深入開展產學研合作。
橫瀝鎮委書記陳錫穩指出,五大發展理念中,創新位居首位,橫瀝通過協同創新,為東莞模具產業的創新發展初步探索出了一條道路,但這條道路遠遠沒有到完工之時,唯有持續努力、久久為功,才能打造出經濟“新引擎”。
重構生態圈加速產業升級
從模具協同創新發展享譽全國,到投資超8000萬元的國家模具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永久落戶長安;從基金規模達2億元的全國首只鎮級五金模具產業基金成立,再到模具創新創業大賽如火如荼進行……最近兩年,細心的人們發現,東莞的模具產業正在經歷新一輪蛻變,眾多圍繞人才、項目、技術、檢測、資本等產業創新資源的謀篇布局,正昭示著當地的產業抱負。
以長安鎮為例,目前,經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批準籌建的模具國檢中心已接近完工,接下來將為企業及社會組織提供集設計研發輔助、產品質量管理、技術標準制修訂、體系認證、實驗室建設、技術咨詢和培訓等全方位一站式的服務,為模具行業轉型升級提供技術支撐。與此同時,由辰途投資、川融控股、長盈投資以及萬眾實業等公司共同發起成立的全國首只五金模具產業基金,已明確將把60%投放給長安本地企業,為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提供多元化的融資渠道,使長安的五金模具產業煥發出更強的實力和生機。
東莞市現有模具企業超過2000家,已經成為廣東主要的模具產品集散地,模具作為“制造業之母”,其發達程度直接關乎制造業的整體發展水平,包括模具國檢中心等智能化、信息化平臺、資源加速向東莞聚集,加上東莞率先出臺實施“東莞制造2025”戰略對接國家戰略,表明東莞已經在主動作為,鑄造“中國制造”在新一輪全球競爭中的新優勢。
正如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業供應商協會秘書長羅百輝所言,世界工廠的天然優勢讓東莞模具業得以在過去三十年時刻保持與全球頂尖創新密切對接,引進全球模具產業資源為我所用,并率先面對、破解一道道產業革新命題。如今,依靠以協同創新為特色所引領的模具尖端技術突圍、以專業化生產為核心所打造的精密生產標桿,東莞模具產業正在重構更具全球競爭力的生態圈,已經為未來十年乃至二十年發展勾勒出明晰的路線圖。
創新鏈疊加再造發展紅利,東莞模具產業正在演繹整體走向高精尖的“中國制造2025”創新發展范本。